大眾日報頭版刊發(fā): 帶領鄉(xiāng)親鑄就“九間棚精神”的劉嘉坤對話“80后”村干部、駐村第一書記 ——激揚為人民講奮斗的青年擔當
發(fā)布時間:
2019-05-06 18:13
來源:
大眾日報
□ 本報記者 杜輝升
本報通訊員 李 偉
平邑縣九間棚村坐落在海拔640米的龍頂山上,因為山高、谷深、澗陡,曾長期缺水、無路、無電,村民受盡了貧窮的氣。1984年,30歲的劉嘉坤當上村黨支部書記,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架電、修路、引水、植樹,實現(xiàn)了高山水利化、山澗變通途,鑄造了聞名全國的“九間棚精神”。
五四青年節(jié)之際,劉嘉坤和九間棚的“80后”村主任、駐村第一書記圍坐一起,回憶當年創(chuàng)業(yè)歷程,共話青春擔當。
季大勇:您30歲時就干村黨支部書記,帶領全村老少創(chuàng)造了聞名全國的“九間棚精神”,這其中肯定有很多難處,當時是怎么做到的?
劉嘉坤:關鍵就是“三不怕”:不怕吃苦,不怕吃虧、不怕吃氣。
我17歲時父親就去世了,當時我在村里任團支部書記,也是村里的重點培養(yǎng)對象。但那一年,村里評選“五好”卻沒我,晚上開會時,我就非常生氣。這時,村里一位老黨員當面指出了我的缺點,讓我知道在名利面前甘愿吃虧。
現(xiàn)在時代跟以前不一樣了,但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精氣神還是一樣的。我覺得,這個“三不怕”同樣適合于今天想干事的年輕人。
季大勇:我來九間棚任職已經(jīng)半年多了,讓我驚訝的是村里早在1996年就成立旅游公司,前幾年又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,最近又開始布局生態(tài)農(nóng)業(yè),這些都實實在在走在時代前列,怎么才能成為走在時代前列的開拓者呢?
劉嘉坤:“團結奮斗,頑強拼搏,堅韌不拔,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”是九間棚精神的內(nèi)涵。無論是過去還是現(xiàn)在,咱們九間棚人通過學習進行創(chuàng)新的步伐從沒停過,這應該是九間棚能走在時代前列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年輕人思想解放,接受新事物快,更應該勤思善學,毫不畏懼面對一切艱難險阻,在攻堅克難中作出成績,這樣才能不落于時代。
陳凡莉:作為一名“80后”,我是2006年從縣城嫁過來的。了解村里歷史后,感到非常震撼,也倍感壓力,我們年輕人如何才能把“九間棚精神”更好傳承發(fā)揚?
劉嘉坤:過去,咱們村是有名的光棍村,大家出外都不愿意說自己是九間棚人,甚至有人罵老祖宗選錯了地方,但通過這些年的奮斗,九間棚不僅讓九間棚人感到自豪,十里八鄉(xiāng)的人也都以到九間棚企業(yè)就業(yè)為榮,徹底改變了九間棚的面貌。
作為黨員干部,就得有股擔當?shù)木?咱們心里只要想著老百姓,不怕吃苦,不怕吃虧、不怕吃氣,再加上全身心的投入,就一定能把想干的事干成,老百姓也會從內(nèi)心里喜歡咱、服氣咱。
如今咱們村民過上好日子了,但看到別的一些貧困村要想著幫一把。咱們在云南、甘肅、新疆的貧困地區(qū)發(fā)展金銀花良種示范基地、扶貧示范基地,種植面積近20萬畝、初加工工廠十幾處,帶動了10多萬人脫貧致富。在那些貧困地區(qū),有很多九間棚人和當?shù)厝艘黄饖^戰(zhàn)在脫貧攻堅第一線,其中就有很多年輕人。他們把責任和擔當扛在肩上,不僅帶去了金銀花的種植技術,也帶去了“九間棚精神”,讓小小金銀花成為當?shù)匕傩招哪恐械摹靶腋;?、和諧花、致富花”。